大气温室气体水平创新纪录

2018年11月21日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资料,大气中吸热性温室气体水平再创新纪录。 这一趋势没有逆转的迹象,这正在推动长期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极端的天气。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大气中吸热性温室气体水平再创新纪录。 这一趋势没有逆转的迹象,这正在推动长期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极端的天气。

WMO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百万分之405.5(ppm),2016年为403.3 ppm,2015年为400.1 ppm。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也有上升,而强效温室气体和臭氧消耗物质CFC-11重新抬头,这种物质是受国际保护臭氧层协议的管制。

自1990年以来,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总辐射强迫 (对气候的变暖效应)增加了41%。根据《WMO公报》中引用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CO2约占过去十年辐射强迫增幅的82%。

“科学很清楚。如果不迅速减排CO2及其它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将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日益破坏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行动的机会窗口几乎关闭,”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说。

塔拉斯先生说,“上一次地球出现类似CO2浓度是在300万 - 500万年前,当时的温度比现在高2-3°C,海平面比现在高10-20米。”

《WMO温室气体公报》所报告的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排放代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浓度代表在经历大气、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及海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系统之后滞留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总排放量的约四分之一会被海洋吸收,另四分之一被生物圈吸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另行编写的《排放差距报告》将于11月27日发布,它将跟踪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政策承诺。

WMO及UNEP的报告是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提供的科学证据为依据。它指出,为了将升温控制在1.5°C以下,2050年左右CO2净排放量必须达到零(进入大气的CO2排放量必须等于自然和技术碳汇消除的量)。它表明了将升温控制在2°C以下将会给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多大风险。

“CO2会在大气中滞留数百年,而在海洋中滞留的时间更长。目前还没有任何魔杖可以清除大气中所有过量的CO2,”WMO副秘书长埃琳娜·玛娜妍科娃说。

“全球每升温0.1度都事关重大,而每百万分之一温室气体浓度也是如此,”她说。

这些报告都为12月2-14日将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实施准则,该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尽可能接近1.5°C。

“新编写的《IPCC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指出,所有的社会和经济行业都需要大幅和快速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WMO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出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的趋势,《公报》强调指出减少这些排放的紧迫程度,”IPCC主席李会晟说。

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

《温室气体公报》是以WMO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的观测资料为依据,该计划旨在跟踪由于工业化、化石燃料源的能源使用、密集型农业做法、土地利用及毁林的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气体变化水平。《公报》中列出的全球平均值是代表全球大气。

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紧迫性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有更多工具来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有效和高效的行动。

鉴于这一需求,WMO已开始开发基于观测的工具,它可指导减排行动并确认其结果,例如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可为开发基于观测的工具及其标准化提供框架。IG3IS由各国自愿实施,并将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排放报告机制和缔约方年度会议。

《温室气体公报》的关键结论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2017年的浓度达到405.5 ppm,是工业化前时代(1750年之前)的146%。2016年至2017年CO2的增幅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它小于2015年至2016年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观测到的创纪录跃升,这引发了热带地区的干旱,并降低了森林和植被等“汇”吸收CO2的能力。2017年没有厄尔尼诺事件。

甲烷

甲烷(CH4)是第二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贡献约17%的辐射强迫。大约40%的甲烷通过自然源(例如湿地和白蚁)排入大气,约60%的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如畜牧、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利用、垃圾填埋和生物质燃烧。2017年大气甲烷创下新高,约为十亿分之1859(ppb),而目前是工业化前水平的257%。其增长率与过去十年观测到的大致相等。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N2O)排入大气是通过自然源(约 60%)和人为源(约40%),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质燃烧、化肥的使用以及各种工业流程。

2017年大气氧化亚氮浓度为329.9 ppb。这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22%。氧化亚氮在破坏平流层臭氧层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而平流层臭氧层能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氧化亚氮约占长寿命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6%。

CFC-11

《公报》有针对CFC-11(三氯氟甲烷)的专门章节。CFC-11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是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的平流层臭氧消耗物质。自2012年以来,其下降速度放缓,大约是过去十年下降速度的三分之二。造成这种放缓的最可能原因是与亚洲东部CFC-11生产相关的排放增加。

这一发现说明,通过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等开展大气成分长期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基于观测的信息以支持国家排放清单,并支持旨在应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协议,以及保障平流层臭氧层的恢复。

编者按

WMO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负责协调对温室气体及其它痕量物质的系统观测和分析。53个国家为《温室气体公报》提供了资料。测量资料由参与国报告,并由设在日本气象厅的世界温室气体资料中心(WDCGG)存档和分发。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Clare Nullis,媒体官员。电子邮箱:cnullis@wmo.int. 手机:41797091397

给编辑的说明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大气中吸热性温室气体水平再创新纪录。 这一趋势没有逆转的迹象,这正在推动长期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极端的天气。

WMO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百万分之405.5(ppm),2016年为403.3 ppm,2015年为400.1 ppm。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也有上升,而强效温室气体和臭氧消耗物质CFC-11重新抬头,这种物质是受国际保护臭氧层协议的管制。

自1990年以来,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总辐射强迫 (对气候的变暖效应)增加了41%。根据《WMO公报》中引用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CO2约占过去十年辐射强迫增幅的82%。

“科学很清楚。如果不迅速减排CO2及其它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将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日益破坏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行动的机会窗口几乎关闭,”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说。

塔拉斯先生说,“上一次地球出现类似CO2浓度是在300万 - 500万年前,当时的温度比现在高2-3°C,海平面比现在高10-20米。”

《WMO温室气体公报》所报告的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排放代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浓度代表在经历大气、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及海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系统之后滞留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总排放量的约四分之一会被海洋吸收,另四分之一被生物圈吸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另行编写的《排放差距报告》将于11月27日发布,它将跟踪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政策承诺。

WMO及UNEP的报告是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提供的科学证据为依据。它指出,为了将升温控制在1.5°C以下,2050年左右CO2净排放量必须达到零(进入大气的CO2排放量必须等于自然和技术碳汇消除的量)。它表明了将升温控制在2°C以下将会给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多大风险。

“CO2会在大气中滞留数百年,而在海洋中滞留的时间更长。目前还没有任何魔杖可以清除大气中所有过量的CO2,”WMO副秘书长埃琳娜·玛娜妍科娃说。

“全球每升温0.1度都事关重大,而每百万分之一温室气体浓度也是如此,”她说。

这些报告都为12月2-14日将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实施准则,该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尽可能接近1.5°C。

“新编写的《IPCC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指出,所有的社会和经济行业都需要大幅和快速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WMO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出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的趋势,《公报》强调指出减少这些排放的紧迫程度,”IPCC主席李会晟说。

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

《温室气体公报》是以WMO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的观测资料为依据,该计划旨在跟踪由于工业化、化石燃料源的能源使用、密集型农业做法、土地利用及毁林的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气体变化水平。《公报》中列出的全球平均值是代表全球大气。

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紧迫性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有更多工具来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有效和高效的行动。

鉴于这一需求,WMO已开始开发基于观测的工具,它可指导减排行动并确认其结果,例如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可为开发基于观测的工具及其标准化提供框架。IG3IS由各国自愿实施,并将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排放报告机制和缔约方年度会议。

《温室气体公报》的关键结论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2017年的浓度达到405.5 ppm,是工业化前时代(1750年之前)的146%。2016年至2017年CO2的增幅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它小于2015年至2016年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观测到的创纪录跃升,这引发了热带地区的干旱,并降低了森林和植被等“汇”吸收CO2的能力。2017年没有厄尔尼诺事件。

甲烷

甲烷(CH4)是第二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贡献约17%的辐射强迫。大约40%的甲烷通过自然源(例如湿地和白蚁)排入大气,约60%的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如畜牧、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利用、垃圾填埋和生物质燃烧。2017年大气甲烷创下新高,约为十亿分之1859(ppb),而目前是工业化前水平的257%。其增长率与过去十年观测到的大致相等。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N2O)排入大气是通过自然源(约 60%)和人为源(约40%),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质燃烧、化肥的使用以及各种工业流程。

2017年大气氧化亚氮浓度为329.9 ppb。这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22%。氧化亚氮在破坏平流层臭氧层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而平流层臭氧层能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氧化亚氮约占长寿命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6%。

CFC-11

《公报》有针对CFC-11(三氯氟甲烷)的专门章节。CFC-11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是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的平流层臭氧消耗物质。自2012年以来,其下降速度放缓,大约是过去十年下降速度的三分之二。造成这种放缓的最可能原因是与亚洲东部CFC-11生产相关的排放增加。

这一发现说明,通过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等开展大气成分长期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基于观测的信息以支持国家排放清单,并支持旨在应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协议,以及保障平流层臭氧层的恢复。

编者按

WMO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负责协调对温室气体及其它痕量物质的系统观测和分析。53个国家为《温室气体公报》提供了资料。测量资料由参与国报告,并由设在日本气象厅的世界温室气体资料中心(WDCGG)存档和分发。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Clare Nullis,媒体官员。电子邮箱:cnullis@wmo.int. 手机:41797091397

分享: